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用智慧和汗水夯实每一块基石

文章来源: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08-06-30 | 【 字体:    
【摘要】——记优秀共产党员杨照斌同志先进事迹

  杨照斌,男,1953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92年入党,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局项目管理处处长。杨照斌同志在我院从事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近30年,是我院基建项目管理行业的老兵,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与经验,年过半百的他依然奋战在我院本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一线,为改善我院院部科研基础条件,人居生活环境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技术精湛 经验丰富

  杨照斌同志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他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农科院近30年的基本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夯实了每一个项目的基石。他既是我院基建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常青树,又是专业管理人才中的排头兵。
  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周期通常较长,规模大一点的都在两年左右。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管理重点也是不同的。杨照斌同志凭借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科学准确地把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薄弱环节,前瞻性地预测并提出防范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管理漏洞,避免了不必要的施工错误,提高了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例如:一项工程的结构部分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与结构质量好坏密切相关的则是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在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同季节、不同温度对钢筋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求是不一样的,夏秋季节,气温较高,水分挥发的快,钢筋混凝土的塌落度要大一些,有利于混凝土的养护;反之,春冬季气温较低,钢筋混凝土塌落度要小一些,以防止流浆。这种细节问题往往容易被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管理中忽视,但细节却也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此,杨照彬同志在每次混凝土浇注前都到施工现场,仔细询问和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图纸设计与实际施工发生矛盾也是常事。一些设计中的做法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施工中很难实现,更多的还是设计中的纰漏在施工中暴露无遗。例如:设计上对一些载荷承重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梁,其结构配筋都很多,密度较大,钢筋间间隙比较小,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钢筋间隙小于混凝土震捣棒的直径,出现了震捣棒无法插进钢筋中完成混凝土震捣、混凝土密实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如此下去,将会造成结构施工的重大质量问题。对此,杨照斌同志创新地提出了采用钢筋等量代换的办法,即通过科学计算,使用量少的大规格钢筋代替使用量多的小规格钢筋,使震捣棒顺利实施混凝土震捣,既避免了重大质量问题的发生,又可适量地节约投资,仅质标楼、办公楼、职工住宅楼项目地下室部分不仅节约资金约20万元,又节省时间约26天。又如:在科研实验楼项目中,各种管线较多(如自来水管、消防管、强弱电桥架、通风、空调管、各种气体管、雨水污水管等),纵横交错,经常出现标高打架的问题(这也是设计经常出现的错误),遇到此类问题,老杨提出了“有压管让无压管”的办法,使问题迎刃而解。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让杨照斌同志成为解决技术问题的高手。


  勇挑重担 运筹帷幄


  近年来,我院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步入了高速发展期,院本级基建项目无论在种类、个数、还是投资规模都大幅度增加,常常是几个项目同时开工建设。特别是2006至2007年度,围绕我院建院五十周年庆典,在同一时期需要开工建设的基建项目数量达到8个,投资规模达41800万元,是院部大院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
  其中2006年院部大院先后有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中心科研楼、农科院与农业部联建职工住宅、院科技产业开发楼(办公楼)等三个单体投资都在亿元以上的项目开工建设,合计建筑面积近9万平方米;2007年院部大院基础设施改造、大院绿化、大院电力改造增容、西大门改造等5个项目先后开始建设和二次设计。这对基建局、对所有人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杨照斌同志毅然挑起了这份重担。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责任大”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杨照斌同志抓重点,促进度,为大局,迎院庆。为了解决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矛盾,他提出了有问题随时沟通解决,做到解决问题“不过夜”。特别是在处理项目施工工期紧张且集中,工地交错,项目间施工内容交叉及牵制多、关系紧等问题上,杨照斌同志表现出了一名老基建、老党员的沉着干练和模范带头作用。例如:由于院部西门广场及花园施工,使得东门至南门的道路成为院部大院维持正常的交通秩序、保证各个项目施工车辆顺利进出的唯一通道,道路拥堵现象十分严重,而这条路也要进行局部地下管网改造,对本已不畅的道路交通产生了更大压力。杨照斌同志带领项目处全体同志,认真分析各项目间的交叉关系、牵制关系、道路通行关系等,抓关键节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目的施工工序,利用各工序间的时间差,优化使用有限的施工场地资源,既保证了工程按期完成,又确保了道路畅通。
  在院庆前夕那段日子里,无论是施工中遇到的意外情况,还是施工单位间发生的矛盾,或是技术难题、能源动力问题等,只要有他在,总能及时发现并果断解决。他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指挥他的团队,打了一场多项目建设管理的漂亮仗,而他也成了我们的“救火队长”和技术攻关能手。


  牢记责任 无私奉献

  “能为大家、为农科院多做一些贡献是我份内的事情”,就是这样一句话,一个信念让杨照斌同志成了离家最近,却早出晚归的人。
  随着国家加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力度,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台,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管理越来越规范,项目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杨照斌同志所在的处室正式职工只有三名,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任务,他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时刻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将最复杂的问题、最繁重的任务、最难啃的骨头留给自己。同时进一步科学分工,明确责任,最大限度的调动全处同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攻破一个又一个难题。在院庆之前的攻坚阶段,杨照斌同志由于过渡劳累而血压居高不下,家人和同事都劝他休息几天,但他总是说:“再坚持几天,院庆更重要,大家都盼着哪”。院里规定8:00点上班,但每天7:30老杨的身影就出现在工地上,周六、日依然可以看到他在工地上忙碌。他常说:“如果哪一天早上没有上工地,这一天他都觉得不踏实”。这是他的习惯,也是他三十年工作如一日的一瞥。
  基建项目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个项目开工建设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一来,老杨不仅白天在办公室要接待来访电话作解释说明工作,晚上依然要继续接听电话做工作。多年来周围的邻居、同事只要遇到基建方面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向老杨“讨个说法”,问这问那,甚至夜半时分也会有突发事件的电话或个别恶意的电话打进,老杨没有任何怨言,为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老杨的家人虽已是严重的神经衰弱,但依然默默地继续支持他的工作。
  除此之外,项目实施过程中还要进行多次分部分项工程的招标、重要材料的考察等,因此招标文件的准备和审核则成了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他白天重点管理施工现场,晚上和同志们加班审核招标文件,有时为了一个关键技术问题、一项关键条款要讨论多时,项目管理处的灯总是在夜深的时候才熄灭。在他的带动下,全处同志齐心协力,毫无怨言,仅2007年就签订各类合同121份,招标53次,完成地下管道施工19272米、道路施工54680平米、绿化施工58568平米,敷设电缆9849米,整理档案资料90卷,审核招标文件及合同138万字。
  在管理项目处期间,老杨同志始终将廉洁自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决执行国家和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不吃请,不受礼,坚持对外谈判多人参加等,做到了一心为公,廉洁自律。
  杨照斌同志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履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他用汗水和智慧夯实每一块基石,用执着和奉献扶起一座座大楼,用三十年的工作实践树立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