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哪些?
1. 居住用地(R)
用途:住宅及配套设施用地。
细分:
住宅用地(含普通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等);
配套服务设施(如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绿地等)。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
用途:行政、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
细分:
行政办公用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
文化设施用地(图书馆、博物馆等);
教育科研用地(学校、科研机构等);
医疗卫生用地(医院、疾控中心等);
体育用地(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等)。
3.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用途: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
细分:
商业用地(商场、酒店、餐饮等);
商务用地(写字楼、金融中心等);
娱乐康体用地(剧院、游乐场、体育馆等)。
4. 工业用地(M)
用途:工业生产、仓储等。
细分:
一类工业用地(无污染工业,如电子、服装等);
二类工业用地(轻度污染工业,如食品加工等);
三类工业用地(重污染工业,如化工、冶金等)。
5. 物流仓储用地(W)
用途:物资中转、仓储、配送等。
细分:
普通仓储用地(仓库、物流中心等);
危险品仓储用地(需特殊防护)。
6. 交通设施用地(S)
用途:城市内外交通设施。
细分:
城市道路用地;
轨道交通用地(地铁、轻轨等);
交通枢纽用地(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
港口、机场用地(部分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7. 公用设施用地(U)
用途:保障城市运行的公共设施。
细分:
供水、供电、供燃气用地(水厂、变电站、燃气站等);
通信设施用地(基站、数据中心等);
环卫设施用地(垃圾处理厂、公厕等);
防灾设施用地(消防站、防洪设施等)。
8. 绿地与广场用地(G)
用途:生态、游憩、防灾避难。
细分:
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等);
防护绿地(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林等);
广场用地(公共活动广场、纪念性广场等)。
补充说明
城市建设用地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不包括农用地(如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
不同城市可能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用地比例,但需遵循国家标准。